公共管理学报简介
《公共管理学报》(CN:23-1523/F)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公共管理学报》刊载的学术论文主要涉及“政府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卫生管理、社会保障”等与公共管理学科有关的研究主题,在研究方法上注重以事实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强调研究成果在中国场景下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旨在繁荣与深化中国公共管理学术研究、探索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方略与途径。
杂志文章特色
1、《公共管理学报》投稿人保证所投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的原创成果。
2、《公共管理学报》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公共管理学报》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学术互动,应急管理专题,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专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热点,贫困治理与后脱贫时代专题,《公共管理学报》十五年反思专题,网络时代的政府治理专题,“军民融合”理论研究专题,中国扶贫与农村治理专题,公共项目治理专题,农村社会治理专题,新常态与治理变革专题,食品安全管理专题,“中国案例·中国方案”专题,新《预算法》与财政绩效评价创新专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专题,社会保障福利分析研究专题,政策学习与创新专题,社会冲突与公共治理专题,基层政府治理创新专题,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专题,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研究专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政府绩效管理专题,健康治理专题,政策文献量化研究专题,大数据与贫困治理专题,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专题,“碳达峰 碳中和”专题,大数据与城市治理现代化专题,地方治理的广东经验专题,特稿,专题评论
摘要:广东省是中国地方治理创新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在地方治理现代化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本文的研究目标在于分析2000年以来广东省在地方治理创新方面的类型分布和演变趋势,研究广东省近年来在地方治理现代化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探索广东省在治理创新和治理现代化方面的发展方向。依据广东省2000年以来申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114份申请表和2013年以来80份“粤治奖”优秀案例材料,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进行学术分析,研究发现:广东省地方治理创新在治理类型分布、治理主体及其行政层级分布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不平衡状态,治理创新在过去16年来经历了一个逐步上升到近年来又有所下降的过程,治理现代化呈现出技术现代化领先于制度现代化等特点。研究主要依据的是申请表和优秀案例材料,未来可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研究对广东省进一步优化治理创新环境,深入推进治理现代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未来开展跨省份的地方治理创新和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比较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目前,学术界关于“省直管县”改革是否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尚无定论,而现有的“扩权强县”和“财政直管”模式的弊端可能是造成这种争议的原因。2010年开始试点的新的省管县模式“全面直管”模式旨在纠正上述两种模式的弊端,但其政策效果究竟如何还未有研究揭示。基于河南省2003—2014年108个县(市)的数据,我们利用双重差分法(DID)和双重差分倾向匹配得分法(DID-PSM)首次对“全面直管”改革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全面直管”改革对试点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民生状况均无积极影响,而且改革的负面效应比较明显:政策试点加重了试点地区的财政负担。这也是改革并未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起到促进作用的原因之一。基于计量方法的稳健性,本文的实证结论相较以往研究更为可靠。我们认为试点政策与现有政策、制度的冲突和摩擦损害了改革的效果,只有通过全面推进“全面直管”改革,理顺各方面的政策和制度,才能使改革的效果真正显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进一步的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摘要:本文应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方式,同时辅以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药品审评规制体系的历史脉络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和研究。结果发现,囿于历史与结构的锁定,中国药品审评的模式、原则、体系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路径依赖现象,导致了药品审评供给与企业实际需求的不平衡。解决这一问题应进一步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深入变革,实现中国药品审评规制体系在使命定位、治理结构、运行机制三方面的重塑。具体而言,在审评理念上,应树立以“临床价值为核心”的创新理念;在治理结构上,一方面尽快解决制度供给结构匮乏与功能错位的问题,一方面以“专业化”和“职业化”为重点进行审评队伍建设,推动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从适度分立型机构走向独立咨询型机构;在运行机制上,不仅局限于内部运行机制的建设,更应该将药品准入规制置于药品规制全链条的环境下考量,以内外机制的共建助推审评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摘要:海上搜救作为海上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促进我国海运事业的健康发展,保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障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早日实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海上危机事件处置程序为视角,对美国、日本、英国进行海上搜救活动具备的能力共性要素进行分析,析出国家海上搜救公共服务能力结构模型,其主要由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应急保障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和善后处置能力5种亚能力构成,并对各亚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实证检测的结果表明,这5种亚能力之中,应急响应能力最为重要,对国家海上搜救公共服务能力的影响力最强;监测预警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的影响力次之;应急保障能力和善后处置能力的影响力居后。因此,要提升整个国家的海上搜救公共服务能力,必须着重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努力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合理优化应急保障能力和善后处置能力在能力结构中的配置度。
摘要:本文超越传统邻避运动研究关注动因、演化、预警等的“前传式”框架,从“后传”视角切入,基于对七起典型案例的纵览与横剖,追问运动产生的能量,尤其是对环境公民社会的影响。研究显示,邻避运动可促进环境公民社会建构,具体路径体现为包括“运动空间分疏”、“环境公民生产”、“环境NGO组建”、“环境公民社会运转与回退”在内的“四步闭环模型”,但由于各起运动的属性、政治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等不同,其促进程度亦呈现“阶梯状”差异。这一发现对于转变政府现阶段对邻避现象的负面认知和“刚性维稳”策略具有启发性作用,针对邻避运动治理的对策建议则有助于促进我国未来的邻避风险防范与环境公民社会建设。
点评详情